服务电话:0632-769278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拍卖资讯 > 航班时刻被拍卖探因

拍卖资讯

航班时刻被拍卖探因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25 13:02:21

 

对于民航局调整传统分配模式的背后因素,业内人士认为,与近期民航系统已有多位高管因时刻分配寻租落马有关。依据《民航航班时刻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传统上航班时刻的分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不但效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更引发了系统内多起权力寻租的腐败案件。
民航专家曾涛对媒体表示,航班时刻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核心争夺的资源,因为在同一时刻能够起飞的航班有限,比如中国北上广三大枢纽,直接带来的就是客座率的上升。与此同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垄断性的资源,而且是不透明的、无法监管的资源,所以非常容易滋生权利腐败和一些内幕交易。
有业内观点认为,航班时刻资源有巨大的“含金量”,为避免时刻分配领域的权力寻租,对“黄金时刻”进行拍卖,让各家航空公司凭实力竞争,理论上确实可以解决某些问题,既保障了“黄金资源”的市场公平,也避免滋生某些权力寻租。
与此同时,无论是拍卖还是“抽签”选择航班时刻,目标对象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能让一些相对较弱的航空公司,为争夺“黄金时刻”舍命一搏或凭“抽签”幸运脱颖而出。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航班时刻绝对是“黄金资源”,哪家航空公司能够抢占到有利时间,势必能获得更多的客源。但将原本无偿获得的资源变为有偿,航企成本增大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内部消费而不是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监管部门理应拿出治理对策,回应消费者的合理关切。
航班时刻表被拍卖后,会怎样?
日前,民航局宣布启动航班时刻资源市场配置改革试点,首批试点选择了两家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具体方案是:将在广州白云机场开展以“时刻拍卖”为模式的初级市场改革试点,在上海浦东机场开展以“时刻抽签+使用费”为模式的初级市场改革试点。
该消息一出,业内炸开了锅,特别是对拍卖模式产生了不少担忧。
支持者认为,让航班时刻的“黄金资源”在这种机制下充分流动,对于航班时刻的“满负荷”利用无疑更具驱动力,也更为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质疑者则称,“拍卖”和“抽签”分配航班时刻的举措在实际操作上存在诸多问题,可能会滋生更多乱象,更会合力推动机票价格的上涨。
一家航企相关负责人对记者指出,回归“市场”未必是一件坏事,“之前的各种事件已经说明,行业垄断和权利集中化将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市场化将是国内航空业发展的大趋势。”
只是,任何改革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何合理地调整消费者与航企之间的关系,引导行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也成为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试点改革
根据民航局公布的试点方案,2016年白云机场、浦东机场每周各新增的196个起飞/落地时刻,50%将试行市场配置,用于国内干支线客运飞行;另外50%实行行政配置,用于国际地区飞行。
虽然试点范围很小,仅仅包含两个机场新增时刻中的一半,但一旦该试点推广开来,将改变航班时刻资源的传统分配模式。对航空公司来说,航班时刻资源非常重要,好的时刻在同样的运营成本下可以卖出几倍的机票价格。
民航局有关负责人在谈及试点时表示,繁忙机场时刻资源供求矛盾突出,各方利益难以统筹兼顾,这也使航班时刻资源管理工作一直成为民航工作中的难点和各方关注的焦点。
对于民航局调整传统分配模式的背后因素,业内人士认为,与近期民航系统已有多位高管因时刻分配寻租落马有关。依据《民航航班时刻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传统上航班时刻的分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不但效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更引发了系统内多起权力寻租的腐败案件。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决定航班时刻的机构是中国的空管局。这个部门在民航局的直属机构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连在民航局官网显示的直属机构里,也排在第一个。这块曾经缺乏监督的肥肉已经让多位该领域高管落马。因此,航班时刻申请、审批过程中,滋生的暗箱操作、权力寻租让改革势在必行。
民航专家曾涛对媒体表示,航班时刻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核心争夺的资源,因为在同一时刻能够起飞的航班有限,比如中国北上广三大枢纽,直接带来的就是客座率的上升。与此同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垄断性的资源,而且是不透明的、无法监管的资源,所以非常容易滋生权利腐败和一些内幕交易。
有业内观点认为,航班时刻资源有巨大的“含金量”,为避免时刻分配领域的权力寻租,对“黄金时刻”进行拍卖,让各家航空公司凭实力竞争,理论上确实可以解决某些问题,既保障了“黄金资源”的市场公平,也避免滋生某些权力寻租。
与此同时,无论是拍卖还是“抽签”选择航班时刻,目标对象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能让一些相对较弱的航空公司,为争夺“黄金时刻”舍命一搏或凭“抽签”幸运脱颖而出。
在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看来,民航局此举也并非难以理解,因为在现行的航班分配制度下,由部分人掌握航班资源分配权,不仅极易引发寻租行为,滋生腐败;还会让资源不能达到有效配置,航班时刻价值不能得到凸显,导致航空运输组织效率低、航班准点率低等饱受诟病。
“目前看来,将航班时刻资源市场配置改革试点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低效、杜绝腐败,有利于激活市场竞争,提高行业活力与竞争力,从而让消费者受益。”蔡建明认为。
质疑声起
虽然试点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陈疾”,但是很多人也对这样的方法提出了质疑。
有媒体观点指出,理论上的可行未必就完全符合实际,如果这种“拍卖”和“抽签”分配航班时刻的举措真能实现这些效果,并能消除行政分配中的某些弊端,在国际上恐怕早就推行起来。但是,事实上除了美国和英国等少数国家采用这一方法之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这样做,依然采用完全的行政分配。
“与此同时,改革推行后,极有可能会推高航空企业的运营成本,被“推高”的成本,航空企业需要寻找可以消化的对象,那么就非常有可能会转嫁给消费者,造成票价随着改革的推进而‘水涨船高’,最后势必会减损这次改革的效果。”分析人士指出。
毕竟,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上海车牌拍卖,因为拍卖开始后,“一块铁皮的价钱就够买一辆车”。
一位接近东航的相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对航班时刻进行拍卖,航空公司必须是要投入巨资获取“中标”资格,那么企业的航运成本必然有较大幅度增加,这部分的费用航企必须找到分担者,那么,推高机票价格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另外,除了采用“拍卖”和“抽签”新模式外,还将采取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同时推进的方式,“中标”取得黄金时刻的航空公司,不但可以自己使用,还可以通过次级市场进行交换、转让、出租、出售等方式进行交易,通俗的话说就是可以“层层转包”。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实际上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很容易沦落为“以包代管”。
“作为改革措施,从行政性分配到市场化配置是一场根本性变革,既要盘活资源,也要考虑消费者及企业的承受能力,故改革方案中除宏观预防腐败保持稳定、维护和激活航企企业活力外,消费者权益保护应当成为考虑因素之一。”业内人士称。
蔡建明则指出,短期内,确实会使行业成本上升,加剧业内竞争,一些中小型航空公司有可能被挤出市场,市场集中度会有所升高。
“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提高航空业市场化程度,缓解时刻资源紧张的现状,实现航空时刻资源有效配置,通过激发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来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所以,该项政策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蔡建明告诉记者,由于目前试点范围较小,所以近期机票价格不会有较大的变动,但随着试点逐渐铺开,不排除票价波动的可能。
“虽然民航航班时刻拍卖会带来一部分航空公司成本上升,航空公司有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动力,但监管部门和物价部门等应该会有所应对。所以机票价格有可能上涨,但上涨幅度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蔡建明说。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处于经济利益导向因素,航企对出行人数多的线路自然热衷,而原有营运线路中,必然也会有旅客数量一般而航企效益也一般的线路,如果完全依赖“市场”化,这些“冷门”线路就可能无人问津。最后,改革就促进了所谓的“热门”更热闹,“冷门”更冷,消费者“冷门”出行权就受到了伤害。
市场配置
尽管争议声不断,但市场化势在必行,改革也箭在弦上。
根据民航局公布的数据,国内航班平均准点率不到七成,部分繁忙机场甚至不及两成。航班失去“准头”,既有民航市场快速发展的客观原因,更与航线、航班等重要资源配置的低效和失序直接相关。
在业内人士看来,让市场配置航班时刻资源,最大的进步就在于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分配规则,因此,改革就是要让所有航空公司都可参与,实力稍弱的民营和中小航空公司可联手竞拍、联合运营。与此同时,目前的改革试点仅针对两大市场新增时刻资源,而且只拿出50%左右进行市场化配置。显然,在改革之路上,这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市场人士认为,应当尽快将改革引入存量时刻资源的配置上,进一步激活市场竞争,释放改革红利,校正航班“准头”,真正做到让广大乘客获益。
“国内航空业的未来将会更加市场化。”蔡建明告诉记者,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让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宰,按市场规律办事。
“预计未来,时刻资源市场将逐渐向拍卖竞价模式靠拢,将会建立一个所有航空公司都能参与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原则,而机票价格按不同时段会有相应的增减起伏变化,但准点率与服务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最终行业将处于良性竞争之中。”蔡建明认为。
也有媒体观点称,只要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规则,就不会出现大航空“独大”的马太效应。由此产生的成本,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局面下,航空公司有动力通过更精细的管理来消化,不会全部转嫁到机票上。同时,可以制订更加明确的规则,将航空公司准点率表现与参与时刻资源竞拍或抽签的资格挂钩,这更会激发航空公司提高运营效率的动力,当然也必须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航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试点航班时刻拍卖还得多听取群众意见。
“我们不仅要站在航企方面看问题,还要了解消费者们担忧的事情,至少要保证普通旅客出行的线路选择权。”上述航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经营报